作者: 峰哥

  • 大科技与半导体行业动态速览(2025 年 5 月 15 日)

     台积电加速全球扩产,3nm 产能增长 60%

    台积电院士张宗生于 5 月 15 日宣布,2025 年将在全球扩建 9 座工厂(8 座晶圆厂 + 1 座先进封装厂),重点支持 AI 与高效能计算(HPC)需求。其中,3nm 产能预计年增 60%,2nm 制程将于下半年启动量产。台中 Fab 25 厂计划 2028 年投产更先进节点,高雄基地将建设 5 座晶圆厂以承接 2nm 及后续技术。台积电海外布局同步推进,美国亚利桑那 3nm 厂良率已接近台湾母厂,日本熊本厂预计 2026 年量产先进封装。
    来源台积电技术论坛中国台湾专场实录

     美国升级对华半导体出口管制,全面封禁华为昇腾芯片

    当地时间 5 月 13 日,美国商务部废除拜登政府《人工智能扩散规则》,自 5 月 15 日起实施三项强化措施:

    • 全球禁用华为昇腾芯片:任何国家使用昇腾系列芯片均被视为违反美国出口管制,相关企业需承担连带责任。
    • 限制美国 AI 芯片用于中国大模型:要求出口商审查合作伙伴背景,防范技术转移至中国。
    • 强化供应链管控:针对马来西亚、泰国等可能向中国转移芯片的国家实施额外审查。
      新规导致英伟达 H20、AMD MI308 等中国特供芯片出口全面禁止,预计美企 2025 年营收损失超 55 亿美元。
      来源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(BIS)公告彭博社独家报道

    英伟达发布 Blackwell Ultra GPU,华为昇腾 910C 加速量产

    英伟达在 GTC 2025 大会上推出新一代 AI 芯片 Blackwell Ultra,宣称大模型推理速度较前代提升 4 倍,并公布 2026 年 Rubin 芯片路线图,目标直指 “认知增强” 时代算力需求。与此同时,华为宣布昇腾 910C 芯片进入大规模量产阶段,其性能被评价为 “中国 AI 硬件的破局者”,已在政务、金融领域实现国产替代。
    来源英伟达 GTC 2025 官网华为昇腾生态官方声明

    美国撤销《人工智能扩散规则》,英伟达获中东巨额订单

    特朗普政府于 5 月 15 日正式撤销原定于当日生效的《人工智能扩散规则》,并同步与中东国家达成芯片销售协议:

    • 沙特:英伟达将向沙特出售数十万颗 Blackwell 芯片,用于 AI 数据中心建设。
    • 阿联酋:允许该国从 2025 年起每年进口 50 万颗英伟达 AI 芯片。
      市场认为,尽管新规则尚未发布,但英伟达短期营收将显著受益于中东订单,其股价当日上涨 3.2%。
      来源美国商务部政策声明第一财经独家报道

    中芯国际一季度净利润同比暴增 166.5%,股价承压

    中芯国际 2025 年第一季度营收达 163.01 亿元(同比 + 29.4%),净利润 13.56 亿元(同比 + 166.5%),主要受益于工业和汽车电子需求反弹。但受美国出口限制升级影响,其 A 股当日下跌 1.91%,港股下跌 3.04%,主力资金净流出超 9 亿元。公司表示,将持续优化 28nm 及以上成熟制程产能,加速国产设备替代。
    来源中芯国际 2025 年 Q1 财报东方财富网实时行情

    华为海思高端 SoC 份额翻倍,稳居全球前三

    Counterpoint 报告显示,华为海思 2024 年 Q4 全球高端智能手机 SoC 营收份额达 12%,同比翻倍,稳居全球第三。其核心驱动力来自鸿蒙系统深度协同和忠实用户群体,Pura 70 与 Mate 70 系列贡献主要销量。尽管仍依赖前代制程,但海思凭借高端机型市占率扩张,预计 2025 年将维持该市场地位。
    来源Counterpoint 全球 SoC 报告太平洋科技深度分析

    半导体 IP 产业迎来黄金机遇,上海签约多笔战略投资

    “2025 半导体 IP 产业研讨会” 于 5 月 14 日在上海举行,现场发布《中国半导体 IP 产业发展洞察报告》并完成多笔投资签约:

    • 芯耀辉:获新华社投资控股、国投聚力等机构战略投资。
    • 燧原科技:与国投聚力、上海国投达成战略合作。
    • 壁仞科技:获上海国投、国泰海通吉禾基金注资。
      报告指出,中国半导体 IP 企业累计申请专利达 11962 项,上海占全国总量的 21.41%,技术创新与资本投入双轮驱动产业升级。
      来源上观新闻专题报道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公告

    券商看好半导体设备材料板块,国产替代加速

    诚通证券研报指出,2025 年一季度电子行业利润高增,半导体设备营收同比 + 38.28%,国产替代龙头北方华创、中微公司订单能见度至 2026 年。天风证券亦强调,全球半导体设备支出预计 2025 年达 1232 亿美元(yoy+24%),中国大陆占比超 1/3,设备材料国产化率提升将带来结构性机会。
    来源诚通证券电子行业报告天风证券半导体深度研报

    • 短期波动:美国出口限制升级压制板块情绪,中芯国际、华为海思相关概念股下跌,但英伟达、台积电受益于 AI 需求增长和中东订单。
    • 长期逻辑:国产替代(海思、中芯国际)、技术突破(台积电 2nm、英伟达 Blackwell)、政策支持(中国科技金融新政)构成核心驱动力,建议关注 AI 算力(寒武纪)、设备材料(北方华创)及汽车半导体(比亚迪)等细分赛道。
    • 风险提示:地缘政治冲突(台积电美国厂受阻)、美国后续政策不确定性、行业产能过剩(存储芯片价格波动)可能压制市场表现。
  • 2025年5月13日

    国际形势与政策动态

    1. 中美关税大幅削减,科技股集体反弹
      • 中美达成《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》,双方同意将美国对华商品综合税率从145%降至30%,中国对美关税从125%降至10%,覆盖新能源设备、消费电子等领域,芯片和生物医药领域24%的关税暂缓90天。
      • 影响:短期提振出口导向型科技企业(如消费电子、光伏、半导体设备),降低贸易成本,改善盈利预期;但需关注90天后关税恢复风险及芯片出口管制等未解决问题。
    2. 美国撤销对华为半导体出口许可
      • 美国商务部宣布撤销高通、英特尔向华为出口半导体的许可证,直接影响华为手机和笔记本电脑芯片供应。
      • 影响:加速国产替代逻辑,利好中芯国际、长江存储等本土企业,但短期或加剧供应链波动,压制华为产业链相关个股情绪。
    3. 欧盟或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
      • 德国宝马、大众等车企警告欧盟提升关税将损害欧洲新能源转型,比亚迪计划通过欧洲扩产争夺市场份额。
      • 影响:若欧盟关税落地,短期利空新能源出口企业,但比亚迪等本土龙头通过海外建厂可部分对冲风险,长期关注技术壁垒突破。

    国内产业与技术动态

    1. 半导体ETF交投活跃,国产化逻辑强化
      • 半导体产业ETF(159582)近1年净值涨幅36.35%,资金持续流入设备(北方华创、中微公司)及材料(安集科技)板块。
      • 催化因素:中美关税暂缓或松动半导体设备进口限制,叠加国产28纳米及以上制程设备配套率提升至60%,产业链自主可控加速。
    2. 光伏硅料板块逆势反弹
      • 大全能源、通威股份因头部厂商减产挺价计划单日暴涨18%及涨停,中美在BIPV标准互认及技术设备出口限制松动的预期推动行业修复。
      • 影响:减产缓解内卷压力,若美国关税下调至15%,出口需求或增30%,关注光伏一体化(通威)及技术升级(颗粒硅)标的。
    3. AI与自动驾驶技术突破
      • 小米开源7B参数大模型MiMo,推理能力超OpenAI;比亚迪与百度合作开发自动驾驶技术,极氪美股上市首日市值达69亿美元。
      • 影响:AI算力(芯片设计、服务器)及智能驾驶(传感器、车载芯片)产业链或成长期主线,推动相关板块估值提升。

    市场表现与资金动向

    1. 美股科技股领涨,外资回流A股预期增强
      • 纳指上涨3.4%,苹果、英伟达等受关税利好推动,北向资金单日净买入A股科技板块超50亿元,富时A50期货上涨0.87%。
      • 影响:外资风险偏好回升,短期或带动A股半导体、消费电子板块反弹,关注港股通科技ETF及中概股联动效应。
    2. 国内资金聚焦高景气赛道
      • 主力资金加仓半导体设备(+12.7亿)、光伏(+8.9亿),减仓电力(-22.9亿);科创板半导体企业Q1净利润同比增38%,盈利拐点初现。
      • 策略建议:优先配置业绩确定性高的设备龙头(北方华创)、材料(沪硅产业)及AI算力(寒武纪)。
    • 短期利好:中美关税削减直接利好出口型科技企业(消费电子、光伏),外资回流或推动半导体、AI板块估值修复。
    • 长期主线:国产替代(设备/材料)、AI算力(芯片/服务器)、新能源技术迭代(钙钛矿/固态电池)仍是政策与市场共振方向。
    • 风险对冲:关注高股息防御性标的(电力、银行)及全球化布局龙头(比亚迪、中芯国际),以应对地缘政策波动。
  • 大科技与半导体行业动态速览

    台积电 Q1 财报超预期,AI 驱动股价夜盘大涨

    台积电 2025 年第一季度营收达 8392.5 亿新台币(约 254 亿美元),同比增长 41.6%,净利润同比暴增 60.3% 至 3615.6 亿新台币,超出市场预期。3nm(N3)和 5nm(N5)先进制程贡献 60% 晶圆收入,毛利率维持 58.8% 高位。公司计划 2025 年资本支出 380-420 亿美元,重点扩产 AI 和高效能计算(HPC)领域,并将于下半年量产 2nm 制程。财报发布后,台积电美股夜盘涨幅超 4%,市场对其技术领先性和 AI 需求增长的长期逻辑信心增强。
    来源台积电官方财报

     中美关税协议落地,半导体板块短期提振

    5 月 12 日,中美发布《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》,取消 91% 互征关税,暂停 24% 关税(涉及半导体等领域)90 天,保留 10% 基准关税。此举预计降低跨境电商和消费电子成本 20%,A 股半导体板块当日上涨 7%。但美国仍可能对半导体产品推出单独关税政策,且中国同步解除稀土出口限制但加强战略矿产管控,行业长期仍需关注政策博弈。
    来源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(USTR)中国商务部

    英特尔代工战略提速,18A 制程量产倒计时

    英特尔在 2025 年代工大会上宣布,18A 制程节点已进入风险试产阶段,缺陷密度持续优化,计划年底大规模量产。该节点采用 Power Via 背面供电技术,晶体管密度较上一代提升 20%,性能提升 10%-15%,主要面向 AI 芯片和自动驾驶域控制器市场。英伟达、博通等头部客户已开展流片测试,其中英伟达计划基于 18A 开发下一代 AI 加速卡。英特尔代工业务 2024 年亏损 134 亿美元,但技术突破和生态布局被视为长期增长点。
    来源英特尔官方新闻稿

    士兰微、比亚迪功率半导体市占率逆势提升

    英飞凌财报显示,2024 年全球功率半导体市场规模缩至 323 亿美元,但士兰微以 3.3% 的市占率跃居全球第六,比亚迪以 3.1% 首次进入前十。士兰微 2024 年营收首破百亿元,76% 收入来自高门槛市场;比亚迪受益于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,功率芯片需求激增。国产替代加速背景下,两家企业股价或持续获得支撑。
    来源英飞凌官方财报

     AI 芯片市场规模将破千亿,英伟达、寒武纪受益

    全球 AI 芯片市场规模预计 2025 年突破 1200 亿美元,年均复合增长率超 25%。数据中心 AI 芯片占比超 60%,边缘计算芯片增速达 35%。英伟达凭借 CUDA 生态垄断训练市场,Blackwell 架构 GPU 订单排期至 2026 年;中国厂商寒武纪 MLU370、海思昇腾 910C 性能接近 A100,在政务、金融领域实现国产替代。台积电预计 2025 年 AI 相关收入将翻倍,进一步印证行业高景气。
    来源Gartner 官网台积电官方财报

     苹果向台积电追加订单,2nm 制程成关键驱动力

    苹果预计 2025 年向台积电下达总额达 1 万亿新台币(约 330 亿美元)的芯片订单,较 2024 年增长 60%。台积电 3nm 制程贡献其 Q1 晶圆收入的 22%,2nm 量产计划(下半年启动)将进一步巩固双方合作。苹果 MR 设备量产在即,叠加 iPhone 17 供应链调整,立讯精密、歌尔股份等代工企业或受益于订单增长。
    来源台积电官方财报苹果官方供应商名单

    台湾省出台技术限制,台积电美国扩产受阻

    台湾省当局通过 “N-1 技术限制” 新规,要求台积电对外投资仅允许输出比最新制程落后一代的技术。此举可能延缓台积电美国 2nm 工厂建设,其亚利桑那州 3nm 厂因工会冲突多次延期,2nm 厂面临技术人才短缺。台积电计划加速日本熊本厂和德国厂布局,分散地缘风险,但其股价短期受政策不确定性压制。
    来源台湾经济部工业局台积电官方公告

     华虹半导体获券商上调评级,国产替代获机构看好

    美银证券将华虹半导体评级从 “跑输大市” 上调至 “买入”,目标价从 17 港元大幅调升至 44.5 港元,认为其 2025 年利润率有望恢复至盈亏平衡,并于 2026 年达 12%。国泰海通亦给予半导体设备、材料行业 “增持” 评级,指出中国大陆晶圆厂持续扩产将带动设备、材料需求,国产替代龙头(如北方华创、沪硅产业)具备长期增长潜力。
    来源美银证券研报国泰海通证券研报

    半导体 IP 产业研讨会聚焦 AI 算力突破

    5 月 12 日,由中国经济信息社上海中心等机构联合主办的 “2025 半导体 IP 产业研讨会” 在上海北外滩举行。会议发布《中国半导体 IP 产业发展洞察报告》,指出 2024 年全球半导体 IP 市场规模达 84.9 亿美元,预计 2029 年将突破 143 亿美元。国内市场增长潜力更大,预计 2029 年规模超 335 亿元。上海作为国内集成电路设计业规模最大城市,2024 年设计业产值达 1400 亿元,专利申请量占全国 21.41%。现场还完成多笔战略合作签约,加速技术生态构建。
    来源中国金融信息网

     上海积塔半导体获半导体结构专利

    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,上海积塔半导体有限公司申请的 “半导体结构及其制造方法” 专利(公开号 CN119967896A)于 5 月 12 日披露。该专利通过优化光刻胶层厚度调控晶体管电学参数,无需额外掩膜版即可简化工序,提升集成电路性能。上海积塔半导体成立于 2017 年,专注于计算机及电子设备制造。
    来源国家知识产权局

    华为鸿蒙电脑安全与通信功能升级

    华为于 5 月 12 日正式上线鸿蒙电脑 “坚盾守护模式”,专为高风险网络环境设计,可拦截复杂攻击但限制部分功能(如网址预览、自动 WiFi 连接)。同日,华为官网更新显示,鸿蒙电脑支持多设备通信能力共享,可共享手机移动网络、接打电话及收发短信(仅限一对一通信)。
    来源华为官网

     Microchip 库存调整接近尾声

    微芯科技(Microchip)财报显示,截至 2025 年 3 月底,库存天数降至 251 天,分销库存天数减少至 33 天,总库存金额削减 6280 万美元。公司预计 2026 财年第一季营收达 10.2-10.7 亿美元,需求改善主要来自客户库存正常化。此外,微芯计划暂停多数工厂扩张,关闭亚利桑那州坦佩晶圆厂以优化产能。
    来源Microchip 投资者关系页面

     三星、LG 启动 iPhone 17 OLED 面板量产

    韩国媒体报道,三星显示器和 LG Display 于 5 月开始为苹果 iPhone 17 系列批量生产 OLED 面板。iPhone 17 全系列将采用 LTPO 技术,总出货量预计 2.1-2.2 亿台。三星将供应全部四款机型,LG 则覆盖三款。行业人士预计第三季度出货量将显著增长,中国厂商京东方进入市场难度较大。
    来源The Elec

     英飞凌德累斯顿晶圆厂获欧盟补贴

    英飞凌宣布德国政府批准其德累斯顿 Smart Power Fab 项目的 9.2 亿欧元补贴(依据《欧洲芯片法案》),加上自有 50 亿欧元投资,工厂预计 2026 年投产,生产分立电源技术和模拟 / 混合信号集成电路,创造至多 1000 个岗位。该项目旨在增强欧洲半导体供应链安全。
    来源欧盟委员会官网

    中美关税协议影响半导体产业

    5 月 12 日,中美发布《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》,取消 91% 互征关税,暂停 24% 关税(涉及半导体等领域)90 天,保留 10% 基准关税。中方同步解除稀土出口限制。此举预计降低跨境电商和消费电子成本 20%,A 股半导体板块当日涨 7%。但国内仍加强战略矿产出口管控,稀土管制未放松。
    来源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(USTR)中国商务部

  • 芯潮澎湃:全球半导体产业狂飙与国产替代加速竞逐

    ASML 启动荷兰史上最大规模扩建计划

    2025 年 5 月 9 日,全球光刻机龙头 ASML 宣布启动荷兰史上最大规模扩建计划,新园区Brainport Industries Campus将于 2028 年投入使用,面积相当于 50 个足球场,预计容纳 20,000 名员工。该计划旨在应对全球对 EUV 光刻机的旺盛需求,台积电、英特尔、三星等客户已明确支持。
    来源芯智讯

    华为鸿蒙电脑技术细节曝光,年底支持超 2000 个应用

    5 月 8 日,华为在深圳举办鸿蒙电脑技术与生态沟通会,首次展示搭载鸿蒙 5.0 操作系统的 “鸿蒙电脑”。系统级 AI 能力(如小艺智能体)、分布式协同(跨设备键鼠共享)及星盾安全架构为核心亮点,已吸引飞书、万兴脑图、中望 CAD 等 300 + 应用完成适配,预计年底支持超 2000 个应用。
    来源新华网

    Microchip 库存去化显著,财报超预期提振行业信心

    当地时间 5 月 8 日,美国微控制器(MCU)大厂 Microchip 公布 2025 财年第四财季财报,营收 9.7 亿美元(同比 – 26.8%),但库存金额减少 6280 万美元,分销库存天数降至 33 天。公司预计 2026 财年第一季营收 10.2-10.7 亿美元(高于市场预期的 9.88 亿美元),标志着行业库存修正周期接近尾声。
    来源新浪财经

    全球 OLED 显示器出货量激增 175%,三星、华硕领跑

    TrendForce 集邦咨询数据显示,2025 年第一季度全球 OLED 显示器出货量达 50.7 万台,同比增长 175%。三星以 22% 市占率居首,华硕跃居第二(21.6%),微星、LG、戴尔紧随其后。第二季随着 27 英寸 UHD 产品放量,出货量有望达 65 万台。
    来源新浪财经

    国产 X86 处理器厂商中科海光披露 128 核旗舰芯片

    5 月 9 日,中科海光(Hygon)宣布推出 128 核 512 线程服务器处理器 C86-5G,采用 14nm 工艺,性能对标国际主流产品。该芯片预计 2026 年量产,目标市场为云计算、人工智能等高端服务器领域。
    来源芯智讯

    台积电 4 月营收创历史新高,先进制程需求旺盛

    5 月 9 日,台积电公布 4 月营收新台币 3,495.67 亿(约合人民币 838.6 亿元),同比增长 48.1%,创单月新高。先进制程(5nm/3nm)订单占比超 50%,AI 芯片需求贡献显著。
    来源芯智讯

    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分析

    1. 半导体设备与材料:ASML 扩建与国产替代并行

    ASML 新园区建设将巩固其在 EUV 光刻机市场的垄断地位,利好其股价及供应链企业(如蔡司光学、Cymer 激光)。但同时也加剧国产设备厂商(北方华创、中微公司)的竞争压力,需关注技术突破进度。中科海光 128 核芯片的推出,推动国产服务器产业链(浪潮信息、中科曙光)估值提升。此外,Microchip 库存去化超预期,显示 MCU 行业逐步复苏,利好兆易创新、中颖电子等国内 MCU 厂商。

    2. 消费电子与显示技术:OLED 渗透率提升带动产业链

    三星、华硕等厂商 OLED 显示器的高增长直接利好面板供应商(京东方、TCL 科技)及驱动芯片企业(集创北方)。预计 2025 年 OLED 显示器渗透率将达 2%,相关企业业绩弹性显著。鸿蒙电脑商用加速国产软件替代,金山办公、中望软件等适配企业将受益于生态红利。同时,华为产业链(立讯精密、歌尔股份)在 AI PC 领域的布局值得关注。

    3. AI 与算力:英伟达 H20 芯片降级与国产替代博弈

    性能缩水的 H20 芯片可能削弱英伟达在中国 AI 市场的竞争力,短期压制英伟达股价。但长期将加速国产 AI 芯片替代,寒武纪、海光信息等标的有望承接订单。台积电 4 月营收创新高,反映全球 AI 算力需求持续旺盛,利好中芯国际、华虹半导体等晶圆代工企业,但需警惕成熟制程价格竞争加剧。

    4. 政策与地缘风险:欧盟补贴与出口限制扰动

    英飞凌德累斯顿晶圆厂获 9.2 亿欧元补贴,强化欧洲在功率半导体领域的地位,可能分流部分全球订单。国内士兰微、比亚迪半导体需通过技术升级巩固市场份额。美国拟强制英伟达芯片植入定位系统,若落地可能进一步限制中国获取先进技术,加剧市场波动。建议关注国产设备(北方华创)和材料(南大光电)的替代机会。

    权威数据与行业趋势

    SEMI 预测,2025 年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将达 1210 亿美元,中国大陆扩产动能强劲,国产设备市占率有望突破 20%。Gartner 分析指出,中国半导体投资将推动本土企业营收 2025 年提升 3 倍,国产替代逻辑持续强化。

    当前半导体行业呈现 “技术突破 + 国产替代 + 政策驱动” 三重逻辑,建议重点关注 OLED 显示、AI 算力、第三代半导体等细分领域,同时警惕地缘政治和产能过剩带来的短期风险

  • 2025 年 5 月 8 日全球半导体行业综合分析:政策博弈、技术突破与市场分化交织

    政策博弈与区域产业重构

    1. 印度半导体战略再遇挫折
      印度本土软件公司 Zoho 宣布放弃投资 7 亿美元建设化合物半导体晶圆厂的计划,主因技术路径不确定性和资金风险。同时,印度工业集团 Adani 暂停与高塔半导体(Tower Semiconductor)的 100 亿美元晶圆厂合作,称 “商业可行性不足”。这是继 2024 年 Vedanta 与 Foxconn 项目失败后,印度半导体战略的又一次重大挫折,暴露其供应链短板与政策执行能力不足。
      来源新浪财经
    2. 日本拉辟达斯(Rapidus)项目加速推进
      日本政府通过修改《情报处理促进法》,为拉辟达斯提供 5 万亿日元(约 2560 亿元人民币)国家信用担保,确保其 2 纳米芯片工厂建设资金。工厂已进入试运行阶段,计划 2027 年量产,但技术落后台积电两年,且过度依赖政府补贴的风险引发市场担忧。
      来源人民中国
    3. 欧盟《芯片法案 2.0》战略升级
      欧盟计划将芯片领域支出增至原有四倍,推动 “芯片法案 2.0” 以填补战略空白,目标 2030 年占全球 20% 份额。但欧洲审计院警告,现有进度可能无法实现目标,需依赖台积电德累斯顿工厂等外部合作。
      来源手机新浪网

    企业战略与技术突破

    1. 联发科天玑 9400e 芯片瞄准 AI 终端市场
      联发科宣布天玑 9400e 旗舰芯片将于下周发布,性能较前代提升 15%,重点优化端侧 AI 算力,采用台积电 4nm 工艺,全大核架构(4 颗 Cortex-X4+4 颗 Cortex-A720),安兔兔跑分预估突破 230 万,一加等品牌将推出搭载该芯片的智能手机。
      来源IT 之家
    2. 德州仪器(TI)强化新能源布局
      在德国 PCIM 展会上,TI 推出符合汽车标准的 LLC 控制器 UCC25661-Q1,可使电动汽车充电器功率密度翻倍,并展示基于氮化镓(GaN)的 65W 双端口 USB PD 充电器参考设计,支持 90-264V 宽幅输入,满足高效快充需求。
      来源电源网
    3. 华为 ADS 辅助驾驶技术下沉主流市场
      华为与上汽通用五菱合作,将 ADS 2.0 辅助驾驶系统植入宝骏高端 SUV 车型,配备激光雷达和多传感器融合方案,最快 2025 年底上市。此举标志着华为智能驾驶技术从高端向主流市场渗透,推动车载激光雷达需求增长。
      来源IT 之家

    市场动态与行业分化

    1. A 股半导体板块结构性分化
      5 月 8 日早盘,科创半导体 ETF(588170)微跌 0.5%,但光模块企业新易盛、中际旭创分别上涨 14.6%、11.4%,受益于谷歌、微软等云厂商资本开支增长(2025Q1 同比 + 43%)。湘财证券指出,AI 算力需求驱动高性能芯片市场扩张,国产替代逻辑持续强化。
      来源东方财富网
    2. 美股半导体股普涨,政策预期提振情绪
      台积电美股成交额达 18.12 亿美元(排名第 32),ASML 涨 1.09%,英伟达因出口限制调整预期尾盘拉升 3%。费城半导体指数延续年内 27% 的涨幅,市场对 AI 芯片需求的长期乐观抵消了短期关税不确定性。
      来源同花顺财经
    3. 存储市场价格战冲击三星利润
      三星电子一季度设备解决方案部门营收 25.1 万亿韩元(同比 + 9%),但营业利润同比下滑 42.1%,主因存储芯片价格竞争激烈和折旧成本上升。市场预计随着 HBM3e 需求爆发,三星有望在 2025 年下半年实现业绩反转。
      来源TechWeb

    技术进展与国产替代

    1. 上海海姆希科半导体获功率器件专利
      国家知识产权局显示,上海海姆希科半导体取得 “功率器件芯片互连结构” 专利,通过优化铜钼铜片设计,避免电流密度过度集中,降低芯片温度和热应力。该技术可应用于汽车电子、工业控制等领域,助力国产功率半导体性能提升。
      来源金融界
    2. 中芯国际与华虹半导体业绩分化
      中芯国际 2025 年一季度营收 163 亿元(同比 + 29.4%),净利润 13.56 亿元(同比 + 166.5%),产能利用率达 89.6%,但大基金旗下鑫芯香港减持 6597.72 万股,引发市场对国产替代资金支持力度的担忧。华虹半导体同期营收增长 18.66%,但净利润下滑 89.73%,反映成熟制程领域成本压力和竞争加剧。
      来源老韭菜根华尔街见闻

    行业分析与投资逻辑

    1. 券商观点:AI 驱动算力需求,设备材料自主可控强化
      东莞证券指出,2025 年半导体行业呈现 “淡季不淡” 特征,AI 算力芯片供不应求,设备、材料国产替代加速推进。预计 2025 年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达 1210 亿美元,中国大陆扩产动能引领全球。
      来源同花顺财经
    2. 风险提示
      • 地缘政策不确定性:美国关税实施细则、欧盟反垄断审查可能加剧市场波动。
      • 技术迭代风险:拉辟达斯、英特尔等企业的先进制程进展不及预期,可能影响区域产业链竞争力。

    5 月 8 日行业动态凸显政策博弈(如印度项目终止、日本加码投资)与技术突破(如联发科芯片、华为专利)的交织,AI 需求与国产替代持续驱动市场分化,区域产业重构与设备材料自主可控成为关键主线。

  • ETF资金涌入半导体板块,国产替代逻辑持续强化

    深圳龙岗冲刺千亿级半导体产业集群,构建全产业链生态圈

    来源深圳新闻网 、龙华网 

    • 核心内容
      • 龙岗区计划实现深圳半导体产业2500亿元总规模中的40%(即千亿级目标),已形成坂田、宝龙等四大集成电路产业基地,覆盖设计、制造、封测、设备等全产业链。
      • 技术突破:纽瑞芯科技研发出全球首款车规级UWB芯片(测距精度±1厘米);云天励飞DeepEdge10芯片采用“算力积木”设计,2024年营收增长81%。
      • 政策支持:50亿元产业基金、千公顷产业用地整备及EDA工具研发补贴,推动产学研合作与场景落地(如智慧安防、交通等)。

    半导体产业ETF(159582)交投活跃,国产替代逻辑强化

    • 来源华盛通 、界面新闻 
    • 核心内容
      • 截至5月7日收盘,半导体产业ETF成交额1979.69万元,近1年净值上涨40.80%,前十大权重股包括北方华创(权重15.8%)、中微公司(10.2%)等。
      • 市场分析:湘财证券指出,国产AI大模型(如DeepSeek)崛起带动端侧算力需求,叠加消费电子复苏,IC设计企业业绩有望增长;地缘政治风险加速国产替代趋势。

    美国拟加征半导体关税,国产替代紧迫性提升

    • 来源九阳公社 、上海有色金属网 
    • 核心内容
      • 美国政府或于本周公布半导体关税细则,税率可能达25%-100%,以晶圆制造地作为征税依据。此举将倒逼国内先进制程、封装及AI芯片领域加速自主可控。
      • 国际反应:德国设备商Suss MicroTec警告,关税将扰乱供应链并推高成本,甚至引发经济衰退。

    美国拟对半导体加征关税,韩国紧急回应

    来源美国商务部联邦公报官网新浪财经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声明

    核心内容: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(BIS)于 4 月 14 日启动的半导体关税调查进入关键阶段,公众意见征询截止日期为 5 月 7 日。若通过,美国最快于当晚宣布对进口半导体加征 25%-100% 关税,以晶圆制造地(wafer out)为原产地标准,重点针对台积电、三星等亚洲晶圆厂。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于 5 月 7 日向美国提交书面意见,要求豁免关税,称此举将影响韩国企业在美投资计划。

    特朗普政府计划废除拜登芯片出口限制

    来源Investopedia彭博社

    核心内容:特朗普政府宣布计划废除拜登时期的 “AI 扩散规则”(原定于 5 月 15 日生效),并推出更严格的出口限制,以 “确保美国 AI 主导地位”。此举可能进一步收紧对中国的芯片出口,AMD 预计 2025 年因此损失 15 亿美元收入,英伟达也面临 55 亿美元的潜在影响。

    全球半导体行业年中展望:AI 驱动复苏

    来源彭博专业服务半导体行业协会(SEMI)

    核心内容:彭博社分析指出,尽管地缘政治和经济不确定性存在,但 2025 年下半年半导体行业有望迎来复苏,AI 相关领域(如数据中心、自动驾驶)需求强劲。费城半导体指数年内上涨 27%,AI 芯片厂商(如英伟达、AMD)估值持续提升,而非 AI 周期股需关注库存消化和订单回升情况。

    韩国加码半导体产业扶持

    来源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公告新浪财经

    核心内容:为应对美国关税威胁,韩国政府宣布将半导体产业扶持资金从 26 万亿韩元增至 33 万亿韩元(约合人民币 1710 亿元),新增资金用于支持中小型企业和先进制程研发。同时,韩国调整 50 万亿韩元尖端战略产业基金,未来三年对半导体领域的投资额度上调至 20 万亿韩元。

    中国半导体设备企业加速国产替代

    来源东方财富网中国证券网

    核心内容:中微半导体(上海)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从 10 亿元增至 40 亿元,增幅 300%,其控股子公司超微半导体设备(上海)计划开发电子束检测设备,填补国内技术空白。同时,国产半导体设备厂商北方华创在 2024 年全球设备商排名升至第六,市场份额持续扩大。

    科技初创企业融资动态

    来源Tech Startups

      核心内容NewLimit:长寿生物技术公司获 1.3 亿美元 B 轮融资,开发抗衰老疗法。Ox Security:网络安全公司获 6000 万美元 B 轮融资,优化软件漏洞分析技术。Sett:AI 游戏开发公司获 1500 万美元 A 轮融资,推动自动化游戏设计。

      欧盟半导体战略面临挑战

      来源:POLITICO欧盟委员会官网

      核心内容:英特尔宣布推迟德国马格德堡晶圆厂和波兰工厂建设两年,因亏损压力。此举削弱了欧盟《芯片法案》目标(2030 年占全球芯片市场 20% 份额),目前欧盟芯片产能仅占全球 11.7%。

      总结与趋势分析

      1. 地缘政治影响加剧:美国关税政策和出口限制重塑全球半导体供应链,亚洲晶圆厂加速向美转移产能(如台积电亚利桑那厂)。
      2. AI 与先进制程主导增长:英伟达 H200 等 AI 芯片需求旺盛,推动行业估值提升,但地缘风险可能抑制长期投资。
      3. 国产替代加速:中国、韩国加大政策支持,设备和材料领域突破成为关键。
      4. 欧盟战略受挫:英特尔投资延迟暴露欧洲半导体生态脆弱性,需依赖外部合作(如台积电在德累斯顿的工厂)。
    1. 半导体设备需求旺盛,国产替代加速,ETF表现活跃

      • 来源新浪财经网易新闻华盛通界面新闻
      • 核心内容
      • 中证半导体产业指数上涨0.16%,成分股安集科技涨4.92%,华峰测控、神工股份等跟涨;半导体产业ETF(159582)盘中成交471万元,近一年净值涨幅达41.19%
      • 东莞证券指出,国内晶圆厂扩产推动设备需求,但国产化率仍不足20%,美国企业占据全球前五设备商中的三席,未来需通过技术突破实现替代

      半导体材料ETF(562590)频现溢价,国产替代深化

      •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
      • 核心内容
        • 中证半导体材料设备指数上涨0.06%,安集科技涨4.96%,神工股份涨4.54%,半导体材料ETF(562590)近3月累计上涨5.14%。
        • 科创板半导体设备企业通过业绩说明会表示,正加速核心零部件国产化,下游需求复苏带动增长。

      华为昇腾910D AI芯片进入测试阶段,对标英伟达H100

      • 来源移动通信网
      • 核心内容
        • 华为昇腾910D芯片已进入测试阶段,目标性能超越英伟达H100,计划5月底前完成首批样品验证,有望打破高端AI芯片市场垄断。
        • 该芯片将应用于AI服务器及智能汽车领域,推动国产算力生态建设。
        • 中国拟推动半导体设备企业整合,提升国际竞争力;中国计划将200余家半导体设备企业整合为10家大型集团,以应对美国技术封锁。北方华创已收购芯源微9.5%股份,后续或进一步增持。
        • 当前中国半导体设备自给率约23%,整合旨在集中资源突破光刻机、薄膜沉积等关键技术。
        • 苹果手机中国市场跌至第五,小米、华为领跑;2025年Q1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7090万台,小米以19%份额居首,华为紧随其后(18%),苹果出货量同比下滑8%,市场份额13%排名第五。

      韩国发布AI存储技术突破,能耗降低显著

      • 来源比特网
      • 核心内容
        • 韩国浦项科技大学研发出电化学随机存取存储器(ECRAM),可减少数据在存储与处理器间传输的能耗,未来或应用于智能手机、AI设备等领域。
        • 工信部加速汽车芯片标准制定,覆盖四大核心领域;工信部发布2025年汽车芯片标准化工作要点,重点推进控制芯片、传感芯片、通信芯片、存储芯片的标准制定,推动国产芯片规模化上车

      股市相关核心点提炼

      • 指数缩量震荡
        • 来源:证券时报网
        • 摘要:上证指数微跌0.05%报3286点,两市成交缩至10221亿元,北向资金净流出12.8亿元。
      • 板块资金流向
        • 来源:东方财富网
        • 摘要:汽车零部件获主力净流入12.7亿,电力板块遭抛售22.9亿。
      • PEEK材料概念爆发
        • 来源:财联社
        • 摘要:中欣氟材6天4板,板块涨7.09%,DFBP产能达5000吨/年。
      • 汽车零部件走强
        • 来源:中国证券报
        • 摘要:迪生力等涨停,4月新能源车渗透率53.3%。
      • 央行表态降准降息
      • 医药工业数智化政策
      • 龙虎榜机构博弈
        • 来源:深交所官网
        • 摘要:宁波联合等66股上榜,机构净买入华阳新材511万元。
      • 港股市场表现
        • 来源:香港交易所
        • 摘要:恒指涨0.11%,药明康德、阿里健康领涨。
      • 电力板块承压
        • 来源:国家能源局
        • 摘要:4月发电量增速放缓至3.2%,火电企业利润下滑。
      • 地缘政治风险
        • 来源:新华社
        • 摘要:伊朗港口爆炸事件引发全球油价波动。
    2. 半导体爆发日:中芯14纳米破局/台积电2纳米量产定档/长江存储扩产对冲日本管制

      半导体ETF逆市上涨,政策推动”人工智能+”行动

      • 来源:华盛通新浪网乐居财经界面新闻
      • 摘要
      • 4月28日,A股半导体ETF(如159325、588890)逆市上涨近1%,科创板块活跃,芯源微、恒玄科技等个股领涨。
      • 政策层面,4月25日高层会议提出加快实施”人工智能+”行动,推动AI与产业深度融合,利好芯片、设备等上游产业链
      • 银河证券指出,”AI+消费电子”将带动中游制造和上游芯片需求,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不足20%,替代空间巨大

      多家半导体公司一季度业绩高增长

      来源中金在线
      摘要

      • 北方华创:一季度营收82.1亿元(+37.9%),净利润15.8亿元(+38.8%)
      • 兆易创新:2024年营收73.56亿元(+27.69%),净利润11.03亿元(+584.21%)
      • 三安光电:一季度营收43.12亿元(+21.23%),净利润2.12亿元(+78.46%)

      台积电2纳米制程下半年量产,苹果、英伟达为首批客户

      来源东方财富网
      摘要

      • 台积电宣布2纳米(N2)制程将于2025年下半年量产,采用GAA技术,性能提升10%-15%,功耗降低25%-30%
      • 首批客户包括苹果、英伟达、AMD,主要用于AI芯片和自动驾驶领域,2026年将推出优化版N2P制程

      锐思智芯全球首款融合视觉传感器芯片量产
      来源深圳新闻网
      摘要

      • 深圳锐思智芯研发出全球首款兼具暗光性能、高帧率运动捕捉及超低功耗的视觉传感器芯片,填补国内运动捕捉技术空白
      • 该芯片已应用于手机影像、自动驾驶等领域,预计2025年手机产品出货量达百万颗

      中科院氧化镓单晶技术突破
     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
      摘要

      • 中科院成功研发2英寸氧化镓单晶,缺陷密度降至10³/cm²,耐受电压达8000V,成本仅为进口产品的1/3,计划2026年产业化

    3. 2025半导体前沿速递:2纳米量产在即、国产替代加速与资本新动向

      3月半导体融资额环比增长8.34%,红杉中国、哈勃投资活跃
      信息来源:财联社
      内容摘要:3月国内半导体私募融资事件64起,融资总额23.5亿元,环比增长8.34%;芯片设计领域最活跃(25起融资,12.2亿元),热门方向包括数模混合芯片、存储芯片等;重点案例:驰芯半导体获2亿元A轮融资(UWB芯片),精测半导体获大基金二期入股(前道检测设备),铭芯启睿天使轮融资近亿元(RRAM存储及AI技术)


      政策利好频出,硬科技投资热潮升温
      信息来源:东方财富网九方智投
      内容摘要:
     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培育新质生产力,推出债券市场“科技板”,加速“人工智能+”行动
      预计2025年硬科技领域投资占比超80%,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不足20%,本土替代空间大
      科创半导体材料设备指数持续上涨,国内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2025年或增长19.6%


      台积电2纳米芯片下半年量产,苹果、英伟达争单
      信息来源:书生家电网
      内容摘要:
      台积电宣布2纳米(N2)制程下半年量产,采用GAA技术,性能提升10%-15%,功耗降25%-30%
      首批客户包括苹果、英伟达、AMD,应用领域涵盖AI芯片、自动驾驶及云端服务器
      三星3纳米GAA良率不足,台积电代工龙头地位进一步巩固


      澜起科技一季度净利润暴涨135%,国产芯片突围
      信息来源:网易新闻
      内容摘要:
      澜起科技2025年Q1净利润5.25亿元,同比增长135%,DDR5内存接口芯片出货量激增
      自主研发的PCIe Retimer等芯片销售收入同比增155%,海外客户占比超60%
      寒武纪、北方华创等企业同步高增长,AI算力需求推动存储芯片国产替代加速


      关税博弈与国产替代加速
      信息来源:网易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
      内容摘要:
      美国HBM芯片出口管制倒逼国产自研,中国对美半导体加征125%关税
      华为昇腾910B芯片能耗降低70%,氧化镓单晶量产成本低于日本40%
      复旦大学发布全球最快半导体电荷存储技术“破晓”,比传统闪存快100万倍,已进入流片验证阶段


      半导体二级市场动态
      信息来源:财联社创投通
      内容摘要:
      3月A股上市半导体公司:胜科纳米(测试服务)、矽电股份(探针台设备)
      乐鑫科技拟定增17.78亿元研发Wi-Fi 7及AI芯片,2025年A股半导体板块或触及4000点


      芯片封装技术突破
      信息来源:中国报告大厅
      内容摘要:
      台积电推出新一代CoWoSL封装技术,支持中介层面积达4,719平方毫米,提升AI芯片集成度和性能
      晶圆级系统(SoWX)技术将整块晶圆集成到单芯片,应用于专用AI处理器